資訊網(wǎng)首頁 > 資訊 > 正文
今天無意中看到一張40多年前張家口春節(jié)定量供應的報紙,來看看當年計劃經(jīng)濟下的張家口年貨:
憑票過年的日子
1982年春節(jié),張家口市民憑本、憑票定量供應的主副食品有二十種。比如,
魚:每人一斤
雞蛋:每戶三斤
雞:每戶一只(二斤以上的)
除了肉,連豆腐等副食品也是按票供應的:
塊立腐:每人二十八塊,基本上每天能吃一塊豆腐
其中,卷煙供應極為細致:居民憑不同編號的購貨本,可分別領取恒大、大港、前門等不同品牌、不同數(shù)量的香煙,單身的配額減半。
優(yōu)質酒,每戶一瓶,特意標注了:單身一瓶,單身也要過年嘛~~
白糖:每戶三斤,(單身一斤)
最少的是麻醬,每人一兩,遇到小編這種愛吃炸醬面的,一頓就把一個月的給吃完了。
食油也精細到每人1斤,其中花生油4兩、香油1兩、菜籽油半斤。這種“算著吃、計著用”的生活方式,是那代人共同的記憶。
票證:看不見的“第二貨幣”
1982年的我國仍處在計劃經(jīng)濟時代,憑票證購買是那個時代最鮮明的特征。無論是日常的米面油鹽,還是春節(jié)的雞鴨魚肉,都離不開一張定額的票證。
使用最多的是糧票,但在那個年代,糧票是除人民幣之外最重要的流通憑證。沒有糧票,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糧食。而且各地糧票還不能跨省使用,跨省出差必須換好全國糧票,否則在外就買不到吃的。除了糧票,還有布票、油票、肉票、糖票……
還有各種票
不僅食品,像電視機、自行車、縫紉機這類“大件商品”,更是稀缺資源。誰家若能弄到一張“自行車票”或“電視機票”,無異于中了頭彩。這些商品不僅價格不菲,更關鍵的是“有價無市”,沒有票證,再多的錢也買不到。
“憑票”時代的變遷
1982年張家口的春節(jié)供應清單,是一個時代的縮影。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,票證制度陸續(xù)退出歷史舞臺。
那一張張泛黃的票證,承載了一段艱苦而溫暖的記憶,記錄著普通家庭在物資匱乏年代里的年味與期盼。
推薦閱讀
張家口22項工程全部完成!涉棚改安置房4138套
城鄉(xiāng)建設方面,實施了棚戶區(qū)改造工程、城鎮(zhèn)老舊小區(qū)改造工程、保障性租賃住房工程等,建成交付棚改安置房4138套
2025年11月12日
張家口確診人數(shù)上升!大家做好防護
?近期,我國多地進入流感高發(fā)期,其中H3N2流感病毒活動較為活躍。H3N2流感是由甲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
2025年11月12日
撤鄉(xiāng)設鎮(zhèn)!張家口一地調整行政區(qū)劃
經(jīng)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,河北省民政廳批復,同意萬全區(qū)撤銷宣平堡鄉(xiāng),設立宣平堡鎮(zhèn)。宣平堡鎮(zhèn)人民政府駐地、行政區(qū)域不變。
2025年11月12日
上資訊網(wǎng),選靠譜好房
查最新樓盤價格
張團團精選
張家口吃喝玩樂2折起